在客家地区,有两样东西几乎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样是糍粑,另一样就是娘酒。
糍粑和娘酒都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喜庆宴席都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婚嫁仪式,家中的母亲总会用红纸封好一坛坛娘酒,作女儿的嫁妆。
一坛坛娘酒贯连着喜庆,也维系着亲朋的浓情,而月子里喝娘酒,更是客家人传承多年的习俗。
春炒酒
传统的客家娘酒一般是用糯米特制的黄酒。酿酒之前要把糯米提前浸泡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再反复清洗。洗好米,沥干水,就可以放进一个木蒸桶里。
蒸煮时一定要水开的时候放入进木桶,这样才能缩短蒸煮时间,降低米的粘性。
大概蒸一个半小时,糯米煮熟后淋水冷却,这个时候再倒入酒曲均匀搅拌,并在中间挖一个酒井,用来观察酒的发酵程度。
这些都完成后,把米酒从酒缸倒进酒坛里,用纸或荷叶封口,进行二次发酵。而传统制作客家黄酒还少不了这最后一道,别具特色的工序。
每到冬酿时节,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酿好的酒搬到祠堂前的空地上,底下先铺谷壳,酒坛四周围满禾秆,然后再在空隙位置洒上谷壳,直至密密麻麻覆盖住酒坛,最后点燃禾秆和谷壳,这就是土法炙酒了。
用禾秆和谷壳,一方面是废物利用,另一方面也能起到一定隔热的作用,防止酒坛爆裂。就这样,酒在里面炙烤上一整天,既灭菌也让酒的口感更醇香。
没烤过的酒一般最多三个月就会变质发霉,但经过火烤的酒可以存放10年以上。
一坛土法纯酿的黄酒,开坛之时,醇香四溢,酒色浓郁带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面百科 琼ICP备2024039828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