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为什么透光(关于翡翠的透光性)

100人浏览   2025-04-01 02:38:47

透光性是指翡翠光投入内部能透过光的深度。当光投射到翡翠表面时,一部分光将从表面反射,一部分光将进入翡翠内部透过。由于组成翡翠的颗粒粗细不同,晶形及结合方式不同,可以让光通过的能力也就不同。若翡翠所透过的光越多,它的透光性就越好,使翡翠显得非常晶莹,有“水汪汪”的感觉。行话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水分足。若光线大部分不能透过翡翠。而从表面反射出去,使翡翠颜色呈现“死板”,行话称之为无水分,也就是很“干”。

透光性对翡翠的美观有很大的影响,早为行内注意到。行话又称透光性为翡翠的“种”,透光性高即种好,透光性低即种差。

透光性对评价翡翠很重要,透光性高的翡翠,可大大增加其美感。正如行内称种好的翡翠越看越耐看,令人有一种陶醉感,它的颜色是活的,而且具有动感,即具有灵性。这是因为光线进入翡翠之后,由无数的小晶体产生折射的结果。这不但可以使人有一种滋润的感觉,而且似乎可将颜色“放出”。颜色再好,透光性差(无种)的翡翠无法攀到高档地位。

懂得欣赏翡翠的人,非常重视选择种好的翡翠。有的人专挑种好的翡翠,将种看得比颜色还重要。

行内有句话:“种好遮三丑。”遮哪“三丑”呢?

若种好,可使颜色暗的翡翠显得晶莹,不显色暗。

若种好,不够均匀的颜色由于互相映照而显得均匀。

若种好,可使质地不够细的翡翠显得不明显。

所以有经验的行家非常重视翡翠种的优劣。翡翠原料,尤其是做手镯的原料,不怕没有色,就怕没有种。

由于行内经常众光电筒来观察翡翠的透光性,并用照入深度来衡量。根据光线照入深度,透光性可划分为水头长和水头
短。更为形象的定量称呼为:3mm的深度一分水,6mm的深度二分水,9mm即三分水。

翡翠的透光性可分以下几个级别(下表)

翡翠透光性等级与可透过光的深度之间的关系

1、影响透光性的因素

①翡翠本身颜色的深浅会影响透旋光性,颜色越深,透光性越差。

②翡翠的厚度会影响透光性,厚度越小,透光性越好。所以了增加透光性,有人将翡翠挖空。因此评价翡翠透光性一定要考虑到翡翠成品的厚度。

③伴生矿物的存在也会影响翡翠的透光性。当光线进入翡翠内部,照到包裹体上不能发生折射,而产生反射,光不能通过,降低了透光性。

④翡翠颗粒的边界有无空隙,具体地讲是直线式还是不规则的边界,对透光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2、透光性与价值的关系

透光性是构成翡翠美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且对价值的影响也很大。

翡翠是多质量材料,所以透光性好是很难得的。大多数翡翠是半透明的。所以在一定的颜色修件下,透光性越高,价值也就越高,两者成正比系。对低价货,透光性的影响不是很明显的。而对于高价到极高价货,透光性对价格的影响比颜色的影响更加重要。若一件翡翠成品,颜色很好,但透光性较差,那麽它的价值不会很高:但如透光性非常好,其价值可提高十多倍。若它的颜色本来很差,透光性再好,其价值也只能提高少许倍。

↑翡翠透光性与价值的关系

此外,不同造型的玉件,透光性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戒面、耳环、小件的首饰,色就比透光性重要;而大件的首饰,如手镯、吊坠,在一定情况下,种可能要比颜色更重要。尤其是手镯,透光性较重要。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面百科 琼ICP备2024039828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