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大楼详细介绍(夏令营:上海外滩--建筑历史)

100人浏览   2024-11-28 10:26:21

建筑历史

1号,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原名亚细亚大楼,建于1913年,是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的办事处。

史称“外滩第一高楼”,底段与上段都是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是上海高层建筑中最年长的建筑。


2号,现为东风饭店,曾是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

有“东洋伦敦”之称,设计上仿效英国古典主义,也参照日本帝国大厦。

三角形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已有90余年的历史。

有一条110多英尺的吧台,号称远东最长的吧台。


3号,现名有利大楼,原名联合大楼,属于美国有利银行所有,现为新加坡佳通投资有限公司所在地。

1916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幢钢结构大楼,钢材来自德国。


5号,现属华夏银行,原为日本日清公司大楼,是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外立面采用花岗石,建于1921年。


6号,现属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原为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滩的典型建筑。


7号,现为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泰国盘谷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1907年建成。


9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建于1901年,盛宣怀投资白银220万两。


10—12号,现为浦东发展银行所在地,原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建于1923年。

三扇青铜大门和两旁的铜狮子,由英国专门铸造,据说铸成后立刻将铜模毁掉, 狮子成为绝版珍品。

底层中部突出一个八角形门厅,由此进入宽敞的营业大厅。

门厅的顶部有8幅彩色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大城市的建筑风貌。

画旁有文字“四海之内皆兄弟”。

解放后上海市政府曾在此办公。

此楼耗资800万两白银,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考究的建筑”。


13号,现为海关大厦,是汇丰银行大楼的姊妹楼

建于1927年,仿造英国议会大厦的大钟(大本钟)制造,在英国造好后到上海组装,此楼楼外立面的大钟为亚洲第一大钟,世界最著名的大钟之一(全球现存唯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钟之一),每逢整点奏威斯敏斯特报时曲,于文革时改为东方红。


14号,现为上海市总工会,由鸿达洋行设计,1948年陶馥记营造厂承建,是上海解放前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幢楼。


15号,现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原为华俄道胜银行大楼,1902年竣工。


16号,现属招商银行,原为台湾银行大楼

台湾银行原为日商银行,是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之后,日本在台北开设的,1911年又在上海设立分行。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将台湾银行划归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所有。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面百科 琼ICP备2024039828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