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张口就说:这不就是鬼节嘛,谁还能不知道呢!
也有人说,叫鬼节太俗,如果用比较书面语言或者文雅一点的话说就是:是中元节呗,大家也都知道的哇。
不过,也还会有些人这样说:不是鬼节,也不是中元节。今天过的明明就是盂兰盆节嘛!这还用问?
还有少数人会说今天是“七月半”、“祭祖节”、“亡人节”。
同一天节日,怎么会出了这么多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说法呢?
这一天,到底应该叫什么节才对?又有什么来历、习俗和忌讳?
一起学习一下,以后别人再问,我们就能正确回答了。
不学不知道,一学真奇妙!
原来农历的“七月十五”,并不是随随便便称呼什么节都可以混淆的。
对于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叫法习惯是断然不同的。下面我们来分别说一说。
“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
《盂兰盆经》载,释迦弟子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了灰焰,遂求佛救度。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于是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佛教徒据此兴起盂兰盆会。
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部分地区的人们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
节日期间,除施斋供僧外,寺院一般还举行诵经法会以及举办水陆道场、放焰口、放灯等宗教活动。
还有一种传说是,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阎王爷,他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了受十八层地狱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十分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实在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就徇了私情,让看守牢房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也都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
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在南方一些地区,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四而不是十五。
道教相传七月,地狱大门会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找东西吃,因此各地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中元节各地的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在节日这天,人们会带上祭品,纷纷焚烧大量纸钱。
所以,中元节,鬼节,盂兰盆节,信仰不同的人,叫法是不同的,你得对应好。
也有壮族人介绍过本地传统文化认为,这一天是女娲娘娘修补天空的日子,但由于这个时候天空必须清空,所以鬼怪会趁机下凡祸害人类。
“所以只有广西壮族人才是认真过鬼节的”。
人们在这一天会提前回家避邪、不外出走动、不结婚、不剪指甲,以免招惹鬼怪。他还详细介绍了一些节日习俗:
七月初一开始,这一天会请当年过世的鬼回家来,亲人们带着猪肉,鸭子,米,香纸等来祭祀。
然后到初七这一天,开始祭祀邀请过往去世的鬼回家,主要是杀鸭子祭祀为主。直到七月十六,都是杀鸭子过节。
七月十六就是是请鬼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同样祭祀,是把它们再送回去!
所以整个七月,广大壮族人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那么,鬼节也好,中元节也好,盂兰盆节也好,都有什么忌讳需要注意的呢?
一般习惯来说,晚上的时候最好不夜游,以免沾惹上“不干净的东西”。
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也不要对着空气说话,管好自己的嘴,也是一种修行。
可以不信,但要学会尊重未知。祭祀活动后可能会留下灰烬或者祭品之类的东西,尽量选择绕行。别人祭祀祈祷时,保持安静,不要打扰。
有很多地方还会吃鸭子,并摆上一些酒菜,祭拜和追怀自己的祖先。
在山东地区,中元节也被称为“掐嘴节”,因此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但烧纸给冥界,大概是最普遍最广泛的做法。
不管什么称呼法,什么传统习俗,我们都始终要怀揣敬畏之心,尊重,谨言慎行,这才是正道。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面百科 琼ICP备2024039828号-19